DDR3.0管脚介绍
1.CK
差分时钟,带#表示的是低有效。ddr3.0协议规定最高时钟频率是1.066G.最低频率,在DLL打开的情况下是333M(DDLL关闭的情况下,没有更多的限制)
2.CKE
clk的使能信号,一般只会在低功耗下将这个信号拉低,其他情况下一般拉高。低功耗场景包含self refresh、precharge power down等模式 。
3.cs,片选,低电平有效,选中memory颗粒,选中不同的颗粒的化,比如选中4个颗粒,至少需要四个片选信号,一个rank往往对应多个颗粒,也就是选中多片,而一般一个cs信号只对应一片。DIMM有两个rank,正面一个rank,背面一个rank,每个rank又有多个颗粒。cs信号和CKE信号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应的。
4.ODT:数据通路是否打开终端阻抗的信号(通常是针对写操作而言的,ODT信号类似前面的cs,cke等信号,一个rank有一组信号对应)
数据线是复用的,cs、cke、zq、odt等信号线是每一个rank都会单独有信号线与其对应。
5.RAS,CAS,WE低电平有效,这三组信号和上面的片选信号共同组成了DDR的命令信号组。
6.data mask,将数据关闭,这个信号为高的情况下,同一拍内数据是无效的。需要注意的是,DM是以byte为单位进行mask,对于16bit的数据位宽,存在两个byte,DMU表示的是mask高位,DML表示的是mask低位。
7.8个bank,对应三个信号线
8.地址信号线,颗粒最多16位,实际使用的时候根据容量来选择,可能用不到16位。
A10可用于auto precharge(自动关闭这个bank) ,一般来说,这个信号线是和读写一起进行的,也就是读写操作的时候,如果A10是高的情况下,会在读写操作只会自动将这一个bank关闭,或者把这个bank所对应的行关闭。
A12可用于进行burst chop操作,所谓burst chop操作就是一般来说ddr3.0的burst长度都是8,但是将这个信号拉起的时候burst长度是4,这个信号一般也只会在on the fly的模式(什么是on the fly模式??)下使用,在这个模式下burst长度不是固定的,可以进行8、4之间的动态切换,而什么时候切换到4?就是依据这个信号进行切换。
9.注意reset不是针对memory阵列中的内容进行reset,而是对DDR中的寄存器进行reset
10.数据信号线,位宽有三种,4/8/16bit位宽,读写均用这两组信号,因此是双向的。
11.以8bit为例,一个DQS,一个DQM,8个DQ,组成了一组byte len。16bit的数据位宽的化就存在两组byte len,高位时U的后缀,低位是L的后缀(注意两组byte len就会存在DQMU和DQML两组信号)。
什么是DQM,也就是Data I/O Mask技术。
SDRAM DQM的解释,总算明白了_dqmycr_你来吻的博客-CSDN博客
12.这个信号和DQM复用一个信号线,需要通过寄存器来配置,一般不用,用的较多的是DQM。
13.Vddq,Vssq -> io的电压和地的电压;Vdd,Vss -> core的电压和地的电压;Vrefdq->数据线的参考电压(一般是0.5Vddq);Vrefca->命令信号和地址信号的参考电压(一般是0.5Vddq)。
14.外接240欧姆电阻,接地,为颗粒内部终端阻抗电阻做校准作用。